盱眙365网—盱眙论谈

  • 13813300900
  • 打造本地最大生活服务平台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5320|回复: 2

[网友爆料] 米芾与盱眙第一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6 11: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米芾与盱眙第一山
马培荣
过去我们一直以为,米芾因于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赴任涟水途经盱眙”,第一次经此,赋《都梁十景诗》,题“第一山”碑,故而把叫了千百年的“南山”“都梁山”改名“第一山”。这可能是一个误会,因为根据史料,早在绍圣四年之前的两三年间,米芾不仅到过盱眙,而且还不止一次。
米芾(1051~1107年),字符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无碍居士、家居道士等;官至礼部员外郎,又称南宫舍人,或称米南宫;又因爱石、集石、藏石、拜石,近乎痴狂,又称米颠、石痴。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书画自成一家,集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和诗词家于一身,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书家”。
近年来,据考证资料认为,米芾不只是在绍圣四年路过盱眙,而是在绍圣二年、绍圣四年、绍圣末至崇宁初,直到崇宁五年,至少盱眙到过五次以上。此将其情陈述与书,以供方家参考。
IMG_20231004_022841_副本_副本.jpg
/ z' |/ Z3 f  F

& b) X/ f$ J( V  [1 G
1、绍圣二年,米芾“逃暑”南山、名作书帖
宋哲宗元祐九年甲戌(1094年),米芾时任雍丘(今河南杞县)县令。夏四月癸丑改元,易年号“元祐”为“绍圣”,称“绍圣元年”。朝廷天下大赦、释罪免刑、官吏调职。米芾原想此次或能重用,可却是又一次官场失意,连“雍丘县令”这个七品芝麻官的头衔也被免去,只让他挂了一个“监嵩山中岳祠”的闲职,成了“中岳祠”的监理官,负责监管中岳嵩山的一座祠庙。“中岳祠”也称“中岳庙”,供奉“太室山神”,其地在河南登封嵩山南麓。米芾成了个监管庙寺的差官,心中不悦。
于是,米芾愤愤不平:既然赋我闲职、不予重用,那我不如趁着空闲,周游山水,遍览名胜。于是,第二年(绍圣二年,1095年)夏天,米芾借避暑为由,逃离你争我斗的官场、你抢我夺的世道,偕妻来到淮南盱泗,在淮山游玩、避暑、写字,乘机逍遥一番。南山姣好的风景、优雅的环境、幽静的山谷、田园的生活,使得米芾的心慢慢地静了下来。在这里,他着着实实地目睹了淮山之美,感受到淮山之幽,欣赏了淮山之胜,体会了淮山之秀。但诙谐的脾性和幽默的谈吐,却无法改变,他嬉戏般地称“避暑”为“逃暑”。正是在这种清幽雅静的环境中,米芾随意提笔便会留下惊人之作,其中有些名帖留存后世。
今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拜中岳命作帖》(见图1),是绍圣二年(1095年)米芾初到盱眙南山时所作,他不仅因为对如此任职的不满,更是厌恶那鱼龙混杂,勾心斗角的官场,向往清净自在,悠闲自得,故写道:“却怀闲禄厚,不敢着潜夫。常贫须漫仕,闲禄是身荣。不托先生第,终成俗吏名。”不如在这淮山之境,置身云水,隐居山间,“静洗看山睛,图书老此生”。
图片1.png
图1:米芾在盱眙南山“逃暑”所作《拜中岳命作帖》拓本
宰相章惇是米芾的好友,也来函问候其情,欲推举其职,并相约见面。米芾怎么说呢,他本来就因免去雍丘县令、改任中岳外史深感不快,才来到这泗盱淮山避暑,不,更为确切地说是“逃暑”,因“逃避”而来“消暑”,如此相告也未尝不可,于是实情告知:“芾逃暑淮山,幸兹安适。人生幻法中,酷暑为虐,而热为恼。”天气炎热令人懊恼,但我现在“在清泉之中,南山之阴,而获逃此”,倒还有几分惬意呢。并言待到秋天,在车子上放上坐垫,再乘车前往拜访。此即《逃暑帖》(见图2),今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附属美术馆。
图片2.png
图2:米芾在盱眙南山“逃暑”所作《逃暑帖》拓本
闲暇之时,与老友贺铸以书相报,二人之情甚密:不遇,牵肠挂肚,常念常思;每遇,瞋目扺掌,论辩锋起。身在淮山,岂能不书几笔而奉之?于是作《淮山帖》(见图3),云:“芾顿首再拜,淮山又得话生平”,本想前往拜见,无奈“我薄禄未得归,相见何期”。于是“临风怅然,乱道叙意。早对舟相呼,不觉心目凄断。”米芾顿首问候,还代老妻致意。寥寥数字,却显浓浓情深。
图片3.png
图3:米芾在盱眙南山“逃暑”所作《淮山帖》拓本
米芾是个好交朋友的人,在淮山避暑,也不忘给友人写信报知情况,他写道:“米顿首再拜。泗有淮山之胜,公事外,足临揽之。乐山阁屡曾到,宜如葺斋,内见山,诚乐也。”米芾避暑之地的南山之坡有一亭阁名叫“乐山阁”,虽然破旧,但在阁中可览群山、可观淮水、可怡心境、可乐心情,还说准备予以修葺,作为歇息、赏景、书画、自乐之所。米芾与宰相王珪之子王仲修交好。王仲修,字敏甫,不仅学博丰厚、聪颖多才,且爱画收藏、赏画析评,苏轼、杨杰、陆佃(陆游的祖父)皆与其友善,多有唱和。米芾在《画史》中就记载有王敏甫收藏李重光“四时花卉轴”一事。此年,王敏甫前往京都,准备参加明年会试。米芾虽然逃暑南山,却时常挂念,故在信中提及:“王敏甫所苦如何?今在何处?欲各通问。”因书帖有“泗有淮山之胜”句,故此帖称《淮山之胜帖》,并被清代卞永誉的《式古堂法书》所收录。
米芾接连写下了《拜中岳命作帖》《逃暑帖》《淮山帖》和《淮山之胜帖》等,还乘兴作了《淮山避暑杂咏》,含《试茶》《遇郭刚遂别寄》《即事》《呈章清》四首诗。被刻勒成碑,几经周转,据悉《淮山避暑杂咏》(见图4)今藏于定州(今河北省定州市)文庙。
图片4.png
图4:米芾在盱眙南山“逃暑”所作《淮山避暑杂咏》拓本
《舆地纪胜》和旧本《盱眙县志》中还载有米芾书“绣岩堂碑”之事,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卷十三·金石”载:“宋米芾《绣岩堂碑》。此石久湮,见《舆地纪胜》。”我们虽未见到真迹,但从旧志中所言可以得知,“绣岩”即今第一山“秀岩”,而“绣岩堂”即今秀岩前面的“淮山堂”。但《淮山之胜帖》中所说的“乐山阁”,却无法考证其今在何处。如今,上述各帖、各碑,皆属珍品,身价百倍。
2、绍圣四年,米芾赋诗题碑、南山易名
绍圣三年(1096年),正在赋闲的米芾接到朝廷诏书,另有新任,便匆匆赶到汴京(今开封)领命,得旨方知被任命为涟水军使。涟水原为县,太平兴国三年(987年)升格为军,“军使”一职是掌管本军赏功罚罪的官员。
绍圣四年(1097年)春三月,米芾又登上客船,匆匆启程,沿汴水南下,前往涟水赴任。船出汴京,驶往东南,只见汴河两岸一望平川、平坦无垠,闪过的皆是些树木、村庄、农田、庄稼。他立于船头数日,日日如此,似感倦乏。当客船穿过泗州,出汴入淮,米芾抬眼望去,突见淮河南岸,一溜青山赫然横在眼前,犹如展开一幅山水长卷:群山罗列,平地凸起,拔地而立,那青山婀娜多姿、碧翠如玉,恰似一道翠屏遮住佳人羞容,这似隐似现、欲语还羞的模样,似曾相识,又未曾见过。这青山倒影在澄碧如镜的淮水中,更若佳人婷婷、裙裾飘逸、奇秀美灵。这奇,奇得令人叫绝;这秀,秀得使人咏赞;这美,美得叫人心动;这灵,灵得让人惊叹。如此天下美景,独占日月甄嬛,用尽人间绝句,难描盱眙南山。米芾心想,上次避暑于此,南山住了数月,风景已阅无数,却未见南山全貌,也没有如此之感观?如今在淮河对岸看盱城、从淮水之上看南山,却是另外一番感觉。细思之,或许是“未识盱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于是,米芾决定改变行程,就此泊舟盱眙,再游南山,后赴涟水。船靠码头,弃舟登岸,米芾下得船来,入得淮汴门,经过大街,径自来到山前,登上石阶,拾级而上,直至南山之巅。回首遥望,极目四顾,看淮河蜿蜒,帆影点点缀绢带;都梁清灵,松柏娑娑奏瑶琴;山径悠然,穿过层林达峰顶;石阶层叠,移步便觉景色新。林间民居、山腰寺院,崖畔碧泉、坡上小亭。米芾不由得拍手叫绝,当即一首《题泗滨盱眙南山》诗在心中打成了腹稿。
得知盱眙县衙就设在南山之巅,米芾便登阶而上,前往拜会盱眙知县。盱眙知县早知米芾大名,当即迎入,互为问候,让座上茶,一番寒暄。米芾道:“盱眙之境,奇巧迭出;南山之景,美不胜收;似翠屏立于淮岸,如衡霍傲立东南,若将南山称之为‘东南第一山’实为不过。”盱眙知县说:“久闻南宫大人有神来之笔,何不为吾县题写数字,留下墨宝,以为珍藏?”米芾也未推辞,便差人拿来笔墨纸砚,铺开大张宣纸,略思片刻,拿起斗笔,饱蘸浓墨,欣然挥笔,写下三个大字——“第一山”。
条幅展开,大字跃现,“纵然飞动,殊有一夫当关之势”,盱眙知县、县衙属吏皆赞口不绝,连连称奇。米芾细细端详,觉得一张大纸中仅写三个大字,略显空悬。心想,如果还用常规题头落款,似乎落入俗套,倒不如将腹稿诗文写在两侧,与其相配,岂不是字义浑然、诗书对配、相得益彰?于是,米芾又取来中毫,蘸墨运笔,一边吟诵,一边书写,在“第一山”三大字两侧,把《题泗滨盱眙南山》诗文,一边两句,小字写就。在诗文最后,署上自己的大名“米芾”。再仔细端详,点头若思,甚为满意。
5.jpg
图5:宋米芾亲书第一山诗文与第一山碑刻
盱眙知县得到米芾的墨宝,甚是欣喜,当即命人将其临摹,镌刻于石,石高二尺、宽一尺四寸。中为“第一山”三大字,字径六寸。两旁诗文一边两行小字,字径一寸四分。据书家言,字为“簪花家法”,行书,勒为阴刻。石板曾嵌于县衙南楼墙壁,以为观石(见图5左)。明代盩厔(今陕西周至县)赵崡撰《石墨镌华》记其事。
其后,盱眙知县又将中间的“第一山”三个大字放大四倍,刻勒成巨碑,名曰“第一山碑”,立于南山之巅(见图5右)。刻成的“第一山碑”碑高七尺三寸,宽二尺九寸,三大字字径二尺三寸二分,故显雄浑盖世、大气磅礴、凌云绝顶之气。引得全国各地书家爱好者纷纷前来临摹,或作收藏,或予翻刻,一时成为时尚。以致米芾之刻播向岭南北疆、东瀛西蜀。据悉,现在全国摹刻米芾“第一山”碑者竟达四五十处,其实,“第一山碑遍天下,皆是摹自古都梁”,这才是本源。正如西岳华山“第一山”碑摹刻者华阴县令燕山董盛祚,在碑的左下侧刻道“南宫此刻,向在盱眙,摹刻于兹,以壮名岳”。在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书中,也有这样的记述:“淮北之地平夷,自京师至汴口并无山,惟隔淮方有‘南山’。米元章名其山为‘第一山’。有诗云:‘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莫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此诗刻在南山石崖上。”赵涵在《石墨镌华》书中也明言:“宋米芾‘第一山’三大字,此刻在盱眙县中南楼,观石乃摹刻耳,纵逸飞动,殊有一夫当关之势。”明万历年间钱塘县令姜召从盱眙摹得此碑,重刻于杭州紫阳山。清阮元在《两浙金石志》书中,详细地记载了此事。
至此,叫了千年的盱眙“南山”,因为米芾的一诗一碑,从而易名“东南第一山”,亦即“第一山”,久而久之,倒把原来“南山”的名字给渐渐地淡忘了。正如清初河督张鹏翮诗中所言:“元章自汴还,一叶向吴关。为爱清风地,因名第一山。”盱眙“第一山”碑风行天下,既摹米芾墨宝,亦扬盱眙之名,何不幸哉!
IMG_0285_副本.jpg
3、绍圣五年,米芾游都梁山、撰“十景诗”
自绍圣四年米芾在盱眙题写“第一山”碑之后,更是对盱眙情有独钟,无法舍弃。所以,他不由自主地又来了第二次、第三次……每次来到盱眙,都要登第一山、酌玻璃泉、游杏花园、览会景亭,又转清风岭、翠屏峰、八仙台、宝积山,欣赏风景、畅怀心绪,在如画般的风景里,诗兴大发,提笔难收,一口气写下洋洋十首风景诗,即称《都梁十景诗》,且看:
从洛阳汴京千里行来,值当船出汴口、进入淮河,方可见山如翠屏,置于眼前。都说南岳衡山(又名霍山,文人常以“衡霍”唤之)奇高无比,耸入云端,比肩星辰,而米芾则以衡霍撞落的星辰落于淮岸以喻南山,甚是绝妙,更显神奇。南山居中原东南,东为平川直击大海,此山为界,当称“东南第一山”也!故将前次所作《题泗滨盱眙南山》更名为《第一山怀古》:
京洛风尘千里还,船头出汴翠屏间。
莫论衡霍撞星斗,且是东南第一山。
还有《玻璃泉浸月》诗云:
半山亭下老苔钱,凿破玻璃引碧泉。
一片玉蟾留不住,夜深飞入镜中天。
《杏花园春昼》诗云:
风轻云淡午天春,花外游人载酒樽。
不是山屏遮隔断,牧童错指是孤村。
《瑞岩庵清晓》诗云:
西山月落楚天低,不放红尘点翠微。
鹤唳一声松露滴,水晶寒湿道人衣。
《会景亭陈迹》诗云:
自是韶华不耐秋,水光山色一时休。
细将瓦砾分明看,片片飞来落叶愁。
《龟山寺晚钟》诗云:
龟峰高耸接云楼,撞月钟声吼铁牛。
一百八声俱听彻,夜行犹自不知休。
《五塔寺归云》诗云:
塔边云影任高低,闲逐清风自在飞。
四海望遥人久渴,不成霖雨又空归。
《清风山闻笛》诗云:
铁笛谁吹一曲哀,清风约我上层台。
悠扬正到堪听处,怕惹闲愁却下来。
《宝积山落照》诗云:
怪石垒垒玉作堆,登临晚景更徘徊。
夕阳无限堪停好,莫到奇山空自回。
还有《八仙台招隐》诗云:
山径重重锁绿苔,松花曾见几番开。
群仙费尽招呼力,哪得休官一个来。
《都梁十景诗》,十首诗,四十句,二百八十字,字字玑珠、句句经典、首首称绝,纵揽盱眙美景,写尽都梁风光,皆为传世之作!
IMG_0047_副本.jpg
4、崇宁年初,米芾督管漕运、再到一山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辛已(1101年),米芾转任发运司勾管文字,作为发运司属官,游走于江淮之间,常住于盱眙,督管汴河漕运和都梁山仓、泗州仓。也正是这段时间,在盱眙流传了一个与米芾相关的传说。
相传有一年黄河夺淮,淮水陡涨,盱城被水。一日,忽见淮河上游冲下来一口大棺材,漂到城边淮滩搁浅停住。棺材上放着几只亮闪闪的金酒盅。酒盅下压着一封信,信封上写道:“大宋转运官米南宫亲启”。领头的差官周以忠一看是写给米南宫的信,不敢怠慢,便指挥众人抬着棺材,飞速来报,呈于米芾。
米南宫展信一看,只见信中写道:
唐代李淳风,棺材被水冲。淌来盱眙县,遇到米南宫。
请君执所葬,葬于九女峰。有感能相助,谢桌金酒盅。
倘若少两个,就问周以忠。别处找不到,藏在袖笼中。
米南宫知道,这李淳风前算千年、后算八百,是个了不起的大神人,所以对李淳风倍加敬重万分。再看题诗之下,还有两行小字云:“吾曾言泗州恐有覆盆之患(《泗州志》有记载),众人笑我妄语,然吾笃信。死后欲葬盱眙九女峰,在此观淮望泗,待其箴言一日成真也。”
看罢书信,米芾便知道几分情形。心想:“泗州自唐时迁治以来,屡遭水患,但至今仍未‘覆盆’,今后如何,真假难说。或许再过上几代几十代,说不准到了哪个朝代,还真的会‘覆盆’了呢!到底如何,那是后事,暂且勿须管他。不过李淳风前辈之托,晚辈当应效力,不可怠慢啊!”
于是,米芾清点酒盅,又差人四处打听九女峰在何处,可当地百姓都说:盱眙从来就没有一座叫“九女峰”的山头。米芾想,李淳风是风水大师,他选的地方肯定是风水吉祥,可观淮望泗之地。在盱眙北头有一座“凤坡岭”,相传古时候有一只凤凰飞过,因迷恋美景、落于此岭、不远飞去,因而得名。若从淮河望之,形如斗笠,故又谓之“笠峰”。站在此山,淮河、泗州一览无余。那么此山峰会不会就是李淳风所说之地呢?米南宫思来想去,一时拿不定主意,暗自发愁,棺材也无法安葬。
一天,米南宫独自一人徘徊县署后山。忽见凤坡岭上有一群小姑娘在挑野菜,个个都是梳着双抓髻、身穿粉红衫,蹦蹦跳跳、嬉嬉笑笑,传来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米南宫一数,咦,正好是九个女孩。他心里一亮,一拍大腿:“有了!”
米南宫立即命人用八只金酒盅换来一口更大的棺材以及殡葬用的所有冥品祭品,就在刚才小孩子挖野菜的地方,挖了一个大坑,将李淳风风风光光地隆重安葬。又在墓前立了一石碑,亲书“唐朝李淳风之墓”,落款“宋朝米元章立”。
从此,九女峰的故事便不胫而走,迅速传开。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不必去考证真伪。只是米芾与盱眙渊源太深,民间故事正说明盱眙百姓对米南宫心存情感。
5、崇宁五年,米芾留下题刻、诀别南山
在第一山秀岩绝壁之上,有摩崖石刻百余方,如苏轼的《行香子》、蔡元长的题名刻等等,其中就有一幅米芾亲书题名大字:“张大享、米芾丙戌年”(建图6)。此刻中的“丙戌年”即指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此年正是“丙戌年”。
第一山秀岩_副本.png
第一山秀岩米芾张大亨题名石刻拓片
2023年,国家文物局印发《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包含碑刻、摩崖石刻等1658通(方)重要文物入选,其中江苏73通,淮安市占6通,而其中4通就在盱眙第一山。其中米芾的《张大亨米芾题名》题刻就是其一。此刻高45厘米,宽48厘米,据《米海岳年谱》称,此乃米芾于崇宁五年所刻,此年米芾已56岁,时为晚年也。
米芾书法绝美,久负盛名,他所题的这八个字字体遒劲有力,熠熠生辉,游客每到第一山游览,都会感到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如浩荡秋风迎面扑来。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誉为:神气飞扬,筋骨雄毅。
IMG_20231004_022619_副本_副本.jpg
崇宁二年(1103年),米芾由发运司属官改任太常博士、书学博士,便去了汴京。三年(1104年)7月又转任无为军(今安徽无为县)知军。四年(1105年)秋又接到担任书画学博士、礼部员外郎的通知,调往京都。崇宁五年(1106年)初,米芾再到盱眙,准备从盱眙汴河之舟去往京师。到了盱眙后,米芾前往“南山别业”会晤老友张大亨,与其同登第一山,游览杏花园,并在秀岩留下了“丙戌岁”的题名石刻。
这位与米芾同时题名的张大亨是谁?据清光绪《盱眙县志稿》“卷九·人物”记载:“张大亨,字嘉父,山阳人(亦有资料说是吴兴即今浙江湖州人)。登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进士第。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为太学博士(《宋会要辑稿》)。政和七年(1117年)为司勋员外郎(《玉照新志》),官至直秘阁,流寓盱眙。”据资料载,“苏轼、张耒皆与友善,每过盱眙,多为诗赋赠之。”苏轼谓其文章“得之于心,应之于手”,称赏其“论西汉文帝不诛七国”的文章,立论精确(《与张嘉父》)。张大亨著有《春秋通训》十六卷、《春秋五礼例宗》十卷(《直斋书录解题》)等,在《全宋诗》卷1150录其诗一首,诗云:
方寸平田便有余,子孙无复废耕锄。
已将不死为嘉种,更向无何筑隐居。
苏轼曾赠有《送张嘉父长官诗》,元丰二年赴任湖州时又有《过泗上喜见张嘉父》;张耒有《南山赋赠张嘉父》《赠张嘉父》《戏赠张嘉父》等诗。米芾与张大亨也是相交甚密,每过盱眙,必访嘉父,在张大亨的都梁山别业吟诗作对、书文写字。据说在元符末(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死,新党人士逐一下台。蔡京东下停舟于真州(今江苏仪征〉。当时发运司勾管文字米芾、泗州通判贺铸和张大亨前来相见。张大亨用激将之法要蔡京写“特大”的字,故言:“你写不了大字,就写个一般的吧,我们可以用灯影放大后描成大字。”蔡京被激而气,问道:“写什么?”张大亨说:“写‘龟山’二字。”蔡京气呼呼地说我写给你们看吧,便令人拿出如椽巨笔,用水桶盛墨,当即一挥而就,写成“龟山”二大字,众人皆惊。待墨稍干,贺铸夺字而遁,此事还引起贺铸与米芾两人的矛盾。后来张大亨就拿着这幅字,将龟山二字刻勒于下龟山绝壁,遂成景观。
在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卷三十五记:“我编米芾年表,在祟宁五年有‘过泗州,访张大亨之南山别业,于南山石壁题名’。所题即此。”可见张大亨与米芾关系密切,且对书法佳作极为喜好,尤喜大字。
令人遗憾的是,米芾和张大亨于祟宁五年丙戌(1106年)在第一山秀岩题名之后,便去了汴京。不久又改任淮阳知军。史载,就在大观元年丁亥(1107年),“开春上章谢事,不允”,于三月某日因疡生于首,米芾卒于淮阳军任上军廨之中,享年57岁。一代著名书法家犹如巨星陨落,令人叹息。但米芾与盱眙第一山的情缘与故事,却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
【参考文献】:
1.宋·米友仁《京口耆旧传》
2.宋·王明清《玉照新志》
3.明·赵崡《石墨镌华》
4.清·乾隆《盱眙县志》
5.清·光绪《盱眙县志稿》
6.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7.清·翁方纲《米海岳年谱》
8.曹宝麟《米芾年表》
9.谢飞《米芾〈淮山避暑杂咏〉刻石蠡见》
10.韩振京《苏轼知定州留下的米芾题诗墨宝》
11.张恩黔《都梁纪事》
12.秦士芝 陈琳《第一山题刻选》
13.成兆友 谭勇《盱眙金石》
14.马培荣《南山遗韵》
15.唐吟方《启功先生与碑帖收藏》
8 U' F/ N* [, g  i& z/ |6 l
 楼主| 发表于 2023-10-6 11: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米芾与盱眙第一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4 12:43: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第一山上故事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