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365网—盱眙论谈

  • 13813300900
  • 打造本地最大生活服务平台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6213|回复: 1

[热点话题] 翟家桥畔寄深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20 15: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江苏淮安
本帖最后由 云云520 于 2024-3-20 15:45 编辑 8 y5 h$ h  K- I" `

# r. |  i9 W4 K. w( k( I- J! c
翟家桥畔寄深情
——读翟玉芬散文集《翟家桥畔》的感想

! v" Z- Y. n3 k5 ~' D
文\丁立高
+ v' v$ s' T# W7 n
今天是3月8日妇女节,我从残联“三八妇女节”活动现场采访刚回来,便收到一本名叫《翟家桥畔》的书本。第一眼看到的便是封面上一座古色古香的石桥,几栋粉墙黛瓦的老宅,一树咤紫嫣红的桃花,两株嫩绿柔丝的垂柳,还有那墨染的山峦和飞翔的乳燕,再加上清秀大气的书名,拿着这本带着墨香的文集,回家便精心阅读起来。
其实,我不会写书评,但在秀美封面的感染和书中文章的陶醉下,我还是想把《翟家桥畔》的读后感写下来,这里匆草几笔,与大家一起分享吧——
微信图片_20240320081332.png

! a8 ~& N" A& b* Y9 [- l9 q
翟家桥畔寄乡情
  T7 V/ D& @5 M2 M, ~2 ]
翟家桥就在盱眙老北头,在明代的县志里,就记载了这座桥的存在,至少有五六百岁的翟家桥,静静地横卧在陡山湾大涧上,连通了井头街和陡山、象山。也许是年岁太大,桥显得过于斑驳、过于老旧、过于沧桑,如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弓腰伫立,让一朝一朝的时光,一代一代的子孙踏着他显得疲惫的腰背,来来回回、过过往往,而他,却默默无闻地过了几个世纪。
翟玉芬的家就在翟家桥畔,她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这里留下了她幼时的啼哭、蹒跚的脚印、童年的欢笑、青春的遐想,记载着她从一个小女孩、小姑娘到大姑娘、小媳妇,再到年过半百的妇人,那所有的记得的和不记得的许许多多的故事——
井头街的车辙,泉水井的甘甜,翟家桥的石板,陡山湾的流溪,还有山口门的往事,胡山洼的故事,伴着这位女作家走过童稚、走过青涩、走向成熟。
前些年,随着棚户区改造,井头街被拆迁,几百户人家四分五散,房屋变成了废墟,街道没有了生机,就连那座陪伴翟玉芬童年、少年的翟家桥,也几乎失去了踪影。每当她重回故地,再也看不到曾经的家、住过的屋、走过的桥、嬉戏的溪,“唯有几滴泪水浸润在眼眶”。但是翟家桥畔的记忆,却像无法抹去的乡愁,久久缠绕在心头、游荡于梦境、闪现在脑海。
( q! h  k; _( l# u# R
微信图片_20240320081359.png
7 O, u9 m4 D0 k; k0 Z
翟玉芬写道:
“翟家桥畔我的家,尽管这条街道的路面曲曲弯弯、高高低低,街道上的房屋大多屋顶破旧、墙壁斑驳,桥上的青石板缝中长着凤草、生满青苔,但我爱它们,爱得那样深、那样切、那样真,不夹一点水分、不杂一点异端。我家的老屋已经没有了痕迹,但在我的梦境里总还是那样的真切、那样的温暖、那样的恬静。回望走过的半生,感谢父母的养育,哥姐的呵护,街坊的帮助,朋友的关心,同事的支持,在人生路上一段崎岖、一段坦途,一直走到今天。
小时候家里穷,也没有读过多少书,可有一个梦想一直萦绕心间,那就是梦想成为一名作家。也许这只是一个梦,一辈子也无法企及的梦。但是我知道,没有梦的人生必然暗淡,有梦的人生才会有色彩。无论梦想能否成为现实,至少在美好的梦境中,还会有那美好的遐思、美艳的闪现、美丽的瞬间!”

/ X& ?5 E5 g& \% |8 K0 Z% Q
老北头是老盱眙的根,而翟家桥就是老北头许多根须中的一缕,正是这个深扎于山石之隙的根,所以才历千年风雨、百年坎坷而坚立不移、枝繁叶茂、延绵不息,以延续都梁古城的冬夏春秋。
老北头有条街名叫井头街,街道北侧有条河名叫陡山湾河,河上有座桥名叫翟家桥。井头街是盱城极北的一条街,也是县境东北进城的必经之道。从庆先门(亦称山口门)进城,沿山口门街顺坡而下,过竹香庵、泉水井便进了井头街。就在泉水井之侧有一条山涧,居于陡山与半边山所夹之谷,涧汇胡山洼、山口门之水,平日潺潺、夏汛滔滔,此乃“陡山涧”又称“翟家河”。河与街几近平行,蜿蜒向西,流入淮河。明万历《帝里盱眙县志》载:“陡山湾新河,在县东北陡山下,自翟家桥北出百余丈,至双贞祠入大淮。其河址盖陈少卿圃地。万历十二年(1534年),知县乔杞以大淮风浪屡戕贾舟,因相地宜,谋于陈公孙所见,挑竣此河,筑石堤于西岸以护市肆,而河东濒于陈园。自是上下行舟,避险济危,而商贾丛聚。民居俱德乔令,令乃义陈氏捐业以利民,纪之以文。近岁淮水泛涨,荡涤滋广,百姓乃呼为陈家湖。”又对翟家桥记云:“翟家桥,在泉水井东陡山湾,其下涓流通陈家河。”可见,此河、此桥皆历史悠远,翟家桥早在明万历年间就已建成久矣,至今至少已有五六百年。
古代的翟家桥是一座青石拱桥,横跨于陡山涧之上,数百年来,水从桥下过,人从桥上行,古桥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拱起自己的脊背,让车辆行人、商贾居民踩踏而过。夏日暴雨,山洪起蛟,滚滚洪流冲涌而下,站在桥上看到的是心潮澎湃;冬日晨曦,百泉聚汇,细流潺潺,雾气轻飏,站在桥上又看到了心旷神怡。翟家桥,看惯了时节的春秋冬夏,欣赏了蟾月的阴晴圆缺。桥下流过的,有激情也有温存,有甜蜜也有哀伤,有喜庆也有忧郁,有笑靥也有泪行。翟家桥畔的人家,与桥相伴不知有多少年多少载,岁月洗尽了铅华粉黛,也催老了宅院矮房;时光流逝了年轮世代,却传承了优良风尚。陈旧的老屋,破旧的门窗,磨光的石阶,斑驳的围墙,似乎所有的一切都遗落在旅程的过往,唯有记忆却像生了根的藤蔓,缠绕在梦境,纠结于沉思,停落在书页,甚至伸展到字里行间辞句节章;时而成为枝头遥望的凌霄,路边等待的凤草;或是铺于青石的苔花,立于屋脊的瓦蒿,虽然微不足道,却也是一句花语、一种姿态、一个宣告、一点温馨。
在翟家桥畔漫步,就像是翻开线装的旧书,无意间会发现一个又一个熟悉的词句;就像打开泛黄的相册,总是能想起那些或许早被遗忘了的事情。于是,“翟家老妹”便把其中的一些记录下来,有母亲的疼爱、父亲的回忆,有哥哥姐姐的趣谈、自己童年的往事。每每读起,常被击中心绪上的软肋,不由得随之而想、随之而思,随之而笑,随之而泣。当把这些汇于一册,便成了一本《霍家桥畔》。赠予你、遗与他,留于自己,献予社会!
微信图片_20240320081352.png

9 p% |" Y+ D# U- P
翟家桥畔寄亲情

. S5 S: k0 a. M6 T+ d, j" x9 _, H
翟玉芬告诉读者,母亲已经九十三了,很想在她老人家没走之前,把这本小册子发出来,让母亲高兴一下,也骄傲一次,也不知是否还能来得及、赶得上。
翟玉芬谦虚地说,其实,我哪会写文章,哪够资格出书呢?只是想让有些重男轻女思想的母亲、在我出生时就准备把我送人的她知道,女孩其实也是有用的,读书对于女孩其实也同样的重要。
翟玉芬从小生长在穷困的家庭,在嘈嘈杂杂、忙忙碌碌中度过了童年和少年,她和两位姐姐相比幸运了许多,更幸福了许多。因为在哥哥姐姐们一再要求下,她不仅被留下了,而且还上了学、识了字。
工作之余,家务过后,翟玉芬闲暇时间喜欢读读书、写写作。每当翟玉芬把发表在报刊的文章读给母亲听时,把一本本因写作而获得的荣誉证书拿给母亲看时,母亲感动地泣不成声、泪如雨下。翟玉芬知道那是母亲开心的泪水,更是母亲自责的泪水。“没想到我的女儿也会写文章,而且还登了报、得了奖。想想如果你的两个姐姐要是上学的话也能这样吧?”母亲边擦拭泪水,边说。“是的”,翟玉芬点着头应答着。
其实,翟玉芬的两位姐姐都是勤劳善良、聪明伶俐之人,如果父母让她们上学,那一定很棒。但翟玉芬知道,在那个艰难的岁月里,父母能把他们养大已经很不容易了,至于上学,也有他们的无可奈何吧!三十四年前,翟玉芬她们还住在井头街的时候,父亲因一场车祸早早地走了。这些年他们姊妹五人始终围绕着母亲,陪伴着母亲,常常听见母亲发出自责的叹息。可是翟玉芬的姐姐们没有责怪母亲,她们对母亲依然还是那么尊重、那么孝顺。有时还开玩笑地对母亲说:“我们的书,小妹都替我们读了。”
我们姊妹五人尽管都已是奔六奔七奔八的年龄了,但总是像孩子一样相聚在老人的身边,不只是吃顿饭,见过面,而更重要的是陪着年迈的老人走走老路、看看老地、赏赏老风景,找回曾经的记忆。
在《别让父母在孤独寂寞中等待》文中,翟玉芬告诉我们: “五一”长假的第三天,先生的同学“四美四帅”相约,就在自己的家乡来个“盱眙一日游”,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游游翟家桥。这里说的“四美四帅”是先生和三个同学的家庭,连先生在内的四位男士和四位女士。
翟玉芬的先生知道,她为这个家,为了婆婆妈妈付出的太多。所以,每次同学聚会,总会把她带上。而她也常常为他们唱个歌、拍个照、开个车。总之,就是在这看起来过于自然的契合和融合中,让每一次聚会都是那样的开心!
有次聚会在“五一”,按照指定的时间、地点,大家步调一致地前来集中,几乎是同时到达。这次去了阿兵老家——那是在盱眙深山里的一个工厂。阿兵的母亲忙乎着要我们留下来吃晚饭,我们说天黑山路不好走,还是早些回去。阿兵的母亲拿了一盒鸡蛋给阿兵说:“这是这一段时间攒的鸡蛋,新鲜得很呢!”这就是母亲,中国式的母亲,又鸡蛋自己舍不得吃,省着给孩子,她们一辈子都在奉献,守着自己的家园,心里只装着儿女、家人,却唯独没有自己。她们望着儿女们一天天长大,飞高、飞远,只要儿女们过得好,自己再苦、再累都会咬牙坚持。
翟玉芬说,其实,当我们能飞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就已经不再年轻了,当我们飞得更高、更远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就真的老了。钱固然重要,但,她们更需要儿女们的关心、关爱和关怀,只是她们不愿意打扰我们、不愿意麻烦我们,但她们内心是渴望儿女的陪伴和照顾的。走出院子,走到了车旁,好大的生活区院子里,只剩下老妈妈一人站在矮墙边,她微笑着目送着我们这一群人。车辆缓缓离去,我已看不清老妈妈眼中是否噙着泪水,可是我的泪水已模糊了双眼……
我们常常忽略那个最爱我们的父母,当我们和爱人、孩子一起享受大餐美食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带些给我们的父母;当我们把时间浪费在舞厅、麻将场上时,我们是否想到我们的父母还在孤独、寂寞中等待和盼望;当我们整天听着音乐、看着视频,抱着手机不放时,我们是否想到我们的父母好想有我们的陪伴,好想与我们唠唠家常。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让我们的父母在孤独、寂寞中有太久的等待!这是作者的心声,同样也是我们炎黄子孙共同的心声!
微信图片_20240320081436.png
& m# t( p1 l) }* f$ a" D2 s
翟家桥畔师生情

, [6 Y( t, [$ Q
翟玉芬在书中告诉读者:
. e6 @  `) [& `: u
“我很想用一支笔、一张纸,把甜美的回忆、美好的情感、多彩的思绪写下来,写成一篇文章,写成一首诗歌,写成一本书,可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财务人员,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文学、什么是诗歌,想写文章,想写诗歌,想出版自己写的书,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但是,民间有言:‘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知者无畏。于是我就写了,还写了不少,有的‘豆腐块’‘顺口溜’还刊登在报刊上,这势必鼓舞了我。”
1 s4 w. E' U, c* w* Q2 c& L' J
翟玉芬告诉读者,今天,我的小册子《翟家桥畔》出版了,这令我感动,也令我欣慰。我知道,这根本算不上“著作”,只是一种烦事的记录,一种思绪的记录,一种人生旅程的记录。尽管书中不足之处很多,瑕疵充斥其间,但作为一种尝试,也是值得庆幸的一步。
翟玉芬告诉读者,《翟家桥畔》的编辑出版,需要感谢的人太多太多,应该感谢盱眙县教体局、盱眙县全民阅读会、盱眙县作家协会、盱眙县诗词协会的所有领导、老师和兄弟姐妹们。感谢作协杨绵发主席、全民阅读会马培荣会长、诗词学会王兆浚会长等的鼓励、支持和帮助。正是因为他们一直以来的关注、帮助、指导与支持,为我壮胆,给我鼓励,才使我有了勇气编辑出版这本小册子。
翟玉芬在《走进银河遇见您》告诉读者——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
见着您时,已是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却是在银河悦读遇见。时光匆匆,岁月无情,两鬓霜白,年逾古稀,令我们感叹的是人生错过了太多的美好……岁月可以摧老我们的容颜,可以卷走我们的青春,但永远也改变不了我们因爱好文学而有的一颗年轻的心。
翟玉芬告诉读者,认识您真好!拜读了老师《话说盱眙故事》的历史文章,那首《再见了!大别山》的长诗,还有刻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江苏园大门前的《江苏园赋》,已经收获了许多的知识。
翟玉芬告诉读者,每当我打开书扉,翩跹在文字间,我仿佛看见了《桃园飞雪》中朵朵盛开的桃花;仿佛听见了《盱眙市井中走出来的评书宗师--柳敬亭》那抑扬顿挫的说书声;我仿佛嗅到了《多彩铁山寺》中飘来的阵阵诱人的果香……
那些让我视觉、听觉、味觉、整个身心都徜徉在文字里的那种幸福、甜蜜、快乐无与伦比。
微信图片_20240320081454.png
翟家桥畔书香情

( J, }2 k0 x4 y  C7 E
翟玉芬告诉读者,当年在学生时代,每每坐在课堂里听老师读书,我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喜欢和崇拜。那时我就在想,如果我也会写文章,长大后也能成为一名作家该多好啊!
然而时光匆匆,岁月如歌,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这个愿望至今还没实现。
翟玉芬告诉读者,我曾拜读过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作品,他的文字简洁凝练,虽是平凡琐事,却感人至深。也许是受他的影响,我也想把这些有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却又零零散散的文字收集整理编辑成册,又恐才疏学浅,惹人笑话。
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一直把思想和人品放在一个人的学问之上。一个人若不先在品格、修养上下功夫,就会在文章上暴露其卑劣的品性。“孔子所谓行有余力,则已学文”。可见行字重在文字之上,也许就是这个原因。
曾经有人问我为什么写作?我的回答很简单,因为喜欢,后来在一本书里读到法国女作家莎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同样如此。
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做些什么,不能让生命闲置和孤独,我们一生中要遇到很多的人,发生很多的事,产生很多的情,让你悲,让你喜,让你抑郁,让你兴奋。也许,写作对于我来说就是宣泄、就是疗伤,就是治愈、就是打发寂寥的时光;也许是记录生活,是倾诉情感,也许是呈现心灵,是寻求共鸣。
其实,我们一生中遇见的人、发生的事很多,但,值得让你去写的,其实也就那么几个人、几件事。
记得作家梁晓声在他的作品《人世间》中有这么一段话:“这世界,你在意的人和在意你的人其实就这么几个,这就是你的全部世界。” 是的,如果你是作家,你的作品中少不了你在意的人和在意你的人。
都说作家一生的写作都离不开童年和故乡。是的,我拜读过很多作家的文章,他们的作品中都少不了童年的时光和魂牵梦萦的故乡,因为童年和故乡是每一位作家创作的源泉和根本。
冰心说:“童年!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席慕蓉说:“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是啊!当四月的春风再次亲吻戚大山的时候,我想起了我那苦命的外婆;当夏季的雨不断敲打着窗棂的时候,我想起了那年梅雨季;当中秋的圆月高悬在夜空的时候,我想起那儿时的中秋;当冬天的雪花又一次在寒风中飘洒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那年那年。
那些久远的记忆太多,如梦似幻,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当漫漫的人生长途走向秋季的时候,财富和荣耀已成了身外之物,记忆却显得尤为珍贵。我想就用我剩下的时光来慢慢地回忆,细细地梳理吧!
我曾读过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这是先生唯一一本散文集,意思是说早上开的花儿,傍晚的时候把它们收集起来。今天我读《翟家桥畔》,也算是我在收集那些艳丽的花朵吧。
儿时,我曾无数次地从翟家桥畔走过,那幽长的石板路,那清澈的泉水井,那夕阳下的红蜻蜓,让我自豪又骄傲地度过了天真烂漫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岁月的雪霜染白了双鬓,季节的寒风吹老了容颜,许多年又是许多年,而梦中的翟家桥畔从未改变。都说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是的,那个收集早上开花之人,不正是曾经无数次在翟家桥畔走过的少年吗?
翟玉芬把这本小册子定名为《翟家桥畔》,这个“翟家桥畔”有精彩的故事,有师生的情谊、有故乡的深情,有浓缩的亲情、有难忘的感情吧!
微信图片_20240320154414.png
+ w" r+ J# R9 n" I, E
: l+ p7 x! z5 A# e
8 f4 F# |3 P3 h- q7 G

$ K7 E- _/ B6 F# x+ Q- b" r: W) [$ J0 N# ]7 n' s4 u( N: ?

: S& G9 Y* l9 W# \% @* d. W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